政务宝

WWW.GOV.BABY

导演饺子:言必称“长期主义”,真的有毒

前天,电影《哪吒2:魔童闹海》票房破100亿;昨天,饺子登顶中国导演票房榜榜首;今天,《哪吒2》票房又突破110亿。

自从《哪吒2》上映以来,电影口碑、票房号召力与日俱增,不断刷新一波又一波的纪录,让大众为之欣喜和亢奋。

导演饺子,也被推到大众视野的聚光灯下。

谁能想到,这位缔造票房神话的导演,曾经啃老3年多,靠母亲每月1000多元的退休金度日。饺子的逆袭经历,无疑是“长期主义”的最好证明。他和春节同样爆火的DeepSeek创始人,梁文峰,都用热爱和坚持,取得了事业上的突破。

今天,在看一个30秒的短视频都需要“倍速”的时代,长期主义,被广泛提及和推崇,似乎成了一种“成功”的代名词。

但是,很多人对“长期主义”的理解是有偏差的,他们认为:长期主义=成功。这种理解让他们陷入“无脑坚持”的圈子,他们不加思考地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,却忽略了本身所做的事情是否有“坚持的价值”。

很多文章也在用“长期主义”赞美饺子的成功。我们要意识到,如果没有对长期主义的正确理解,我们就容易被“没有捷径,只有死磕”的热血引发狂热,钻入到偏执的牛角尖。

结合饺子的经历,今天,我们来谈谈真正的“长期主义”。

长期主义≠成功

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,“坚持就是胜利”,这句话,对,也不对,需要辩证地来看,我们要认识到:长期主义并不是成功的原因,而是结果。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目标,正确地把握事情的趋势和逻辑,坚持,才有成功的可能。

饺子在大学主修药学专业,但是他对动画的热爱从未熄灭,在繁重的课程之外,利用课余时间,自学动画制作技术,不断尝试创作。后来一系列的工作经历,也都展现了他的动画天赋。

在《哪吒》中我们也看到:饺子把这份热爱发挥到了极致,生动的剧情、丰富的细节,给了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。

因为他的热爱有价值,长期主义自然而然就收获了成功。

所以说,坚持长期主义的前提,是要有热爱的事业和人生目标,并且打心底的相信它。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,短期利益很容易让人迷失方向,那么,你所热爱和想去坚守的事情,是什么呢?

长期主义≠无视现实

饺子在采访中说,他从广告公司辞职后,3年多时间没有工作,宅在家中,依靠母亲的退休金生活。

成立公司后,没有收入,“活下去”成了首要目标。饺子开始接外包,比如给儿童科普片画插画,每张30元;替游戏公司做特效,日夜颠倒赶工;甚至连500元的婚庆视频剪辑都欣然接受。

你看,他的成功,离不开家庭的包容支持和物质的保障,做好了这些,剩下的时间才是为了理想的坚守和努力。

所以,长期主义,不是理想主义,更不是机会主义,而是需要实打实的物质的保障和支持。否则,等到生存都出现了问题,再好的热爱和坚持,也得为现实生活所低头。

然而,很多人把“长期主义”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。

明明一份工作已经没有了职位提升、薪资上涨的空间,行业也处于衰退期,还躲在“舒适区”,当做把头埋在沙漠里的鸵鸟,幻想“只要我熬的久,就能迎来晋升的机会”,但现实是公司不会给你机会、市场不会给你机会、行业也不会给你机会。你输掉的,只有自己的时间。

明明创业的生意模式已经注定失败,却不肯承认,还安慰自己“不计较一时得失”,直到赔光了所有本钱。

所以,我们坚持长期主义,也要兼顾到短期利益,实现两者的平衡。当我们鼓励自己坚持“长期主义”时,也要想到,如何安顿好自己的家庭、留出一些资金照顾好短期的生活。

长期主义≠固执

很多人一提到“长期主义”,于是头脑发热,和“坚持”和“固执”混为一谈。在饺子的采访中我们发现:

在长期主义者的实践中,灵活性和适应性,同样重要。

比如,2008年,16分钟的动画短片《打,打个大西瓜》,横扫30多个国际奖项。一系列的抽象隐喻,先锋艺术、内涵深刻,足够经典,但太小众。

后来,2019年、2025年两部《哪吒》动画电影上映,商业化的表达语境、反复打磨的电影细节,引发了大众对国漫的狂欢,他在艺术追求与大众审美间找到了平衡。

从《打,打个大西瓜》到《哪吒》,饺子在对电影的热爱的坚守中,实现了专业和技术的动态进化。

同时,在团队方面,他也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工业化流程的进化。

在《打,打个大西瓜》中,他一个人完成剧本、剪辑和制作。而《哪吒2》,参与制作的团队人数从《哪吒1》的1600多人提升到4000多名动画人、138家公司协作完成。

这说明,长期主义需要强大的系统思维。只有让自己的系统思维与时代的系统兼容,才能更高效、准确地处理问题,才能保持更强的竞争力。

据说,《哪吒2》总共做了1900多个特效镜头、一万多个特效元素。

死磕精神,是长期主义的魅力。所以,我们为饺子的“死磕精神”所折服的同时,也要避免陷入“固执”的误区,忽视对外部环境持续进化的关注。我们要意识到:

长期主义的真相,不是坚持、不是固执,而是持续精进和成长。

长期主义≠万事俱备

饺子在采访中坦言,在《哪吒2》的制作过程中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,遇到问题后,很多潜力都是被逼出来的。

他提到一个观点:出来混,重要的是什么,首先是出来。

持同样观点的还有《黑神话悟空》的制作人冯骥,他说:踏上取经路,比抵达灵山更重要。

这和今年大火的热梗,“干中学”,何其相似。

长期主义者,都是“干中学、学中干”,他们既有梦想,也有脚踏实地的努力,懂得把遥远的目标拆解成一个一个具体的、可以实现的小目标。

在《哪吒2》中,有一个铁锁链的镜头是电影的重头戏,成千上万的妖族被困在海底炼狱,每个人身上都缠一条锁链,交战时锁链随之甩动,不仅要乱中有序,还要具有摇曳的美感。

饺子说,当拿到剧本后,“分镜师是蒙的,特效也是懵的,不知道该怎么样入手”。后来,仅仅这一个元素,从开始制作到最终通过,用时就达一年。

所以,长期主义,从来就没有万事俱备,马上就能看到结果。而是靠的一种“浑不怕、敢试错”的精神、一种懂得“延迟满足”的状态,一种“遇到问题,解决问题”的胆量。

说这么多,其实不是唱衰长期主义。

相反,我无比敬佩:愿意在一个行业沉下心来,顶着质疑,潜心多年打磨出一件作品或者一番业绩的人来。

只是,长期主义,不是一个人的一腔热血。它的背后,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考量。想谈长期主义,需要长期主义的资本。一个没有长期主义资本的人,注定只会拿“长期主义”当做自我感动的麻药、当做逃避现实的借口和理由。

饺子与《哪吒2》的爆火,让我们看到:

真正的长期主义,不是热血的嘶吼,而是清醒地把人生押注在“大概率正确”的方向上;不是苦熬时间的幻觉,而是在热爱与现实的碰撞中,找到可持续的创造模式。

在这个5分钟读完一部《百年孤独》、在短视频蚕注意志力的时代,我们单独的个体,或许更需要长期主义的坚守:

构建精神的结界,对抗算法的暴政。

或许这就是饺子和《哪吒2》带来的最深刻的启示:把人生视为“动画长镜头”而非短视频,所有奇迹,都藏在“再坚持一帧”的坚守里。

共勉。(胡桃手记)